水是萬物之源,而飲用水安全更是人類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日趨惡化,水汙染事故頻發,嚴重影響了人民的健康安全。
水質監測是水資源保護的基礎性工作,現有水質監測體係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方麵是人工監測,另一方麵是在線監測。人工監測項目多,但監測頻次較低,在線監測係統檢測較常見的指標有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TOC等常規參數和,但這些常規參數並不能預警水體中的毒性。
我國生態環境部明確重大疫情防控期間生態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重點:做好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預警監測,增加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標監測,加強應急監測物資儲備。
為了更好的推進在線監測預警體係建設,提升環境應急和監測預警能力,目前環保部及地方政府已積極推進,在飲用水源及河流斷麵陸續安裝了
水質生物毒性分析儀。
毒性分析技術是一種基於生物傳感技術的毒性檢測係統,它提供一種有效應對供水汙染(無論是故意破壞還是事故造成的)的檢測手段。由於急性毒性測試可以在5~30分鍾內完成,因而能保證對水質變化進行快速反應。該係統的基礎是一種叫做費希爾弧菌的發光細菌,這種細菌在進行新陳代謝時會發出光。水樣毒性的強弱,可以通過光線變弱的程度與無毒對照空白實驗的比較來表示。毒譜範圍含蓋多於五千種潛在的毒性物質。有效分析檢測間接性的保護人們的生活用水安全,預防及重特大水體汙染事故的發生,采取有效措施及降低損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